第1139章 决战之地:鸟羽·伏见!“南军”兵临城下!4200
匡天二年/明治二年(1866),4月23日——
鸟羽,秋之山——
青登矗立在秋之山的山头上,扶着腰间的毗卢遮那,居高临下地眺望四方。
土方岁三静候在其身旁,与他比肩。
鸟羽街道——简称“鸟羽”,与鸭川相邻,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大道,连接京都与大坂。
鸟羽以东的3公里外,便是伏见。
伏见乃京畿最重要的兵家重地之一……可能没有“之一”!
伏见街道、山崎街道、竹田街道等多条大道在伏见汇集。
不论是要进攻京都,还是进攻大津,伏见都是无法绕过的必经之地!
换言之,只要守住伏见,就能守住京畿!伏见在,京畿在!
关于如何击败“南朝”,青登早就跟土方岁三、山南敬助等一众智囊进行了无数轮磋议。
还是那句话——时间在“北朝”这边。
“南朝”的战争潜力远不及“北朝”,故必将发起先攻。
若引用现代的军事术语,“南朝”的进攻乃外线作战,而“北朝”的迎击则是“内线作战”。
前者的后勤压力数倍于后者。
“南朝”必须要在最短时间内分出胜负。
一旦时间拉长,那巨大的后勤压力势必会令西乡吉之助等人苦不堪言。
反观“北朝”,基本就是在家门口作战,只要不出什么乱子,就不可能被拖垮。
综上所述,青登拟定的战略非常简单:先守后攻。
“南朝”的第一波攻势绝对是最凶猛的。
死死挡住他们的进攻,待他们的锐气尽丧后,再转守为攻!
简而言之,依旧是青登最擅长的那套战法。
虽然无甚新意,但是很有用!
他所拟定的这项战略得到了土方岁三、山南敬助等人的一致赞同,甚至还获得以布吕奈为首的法国军官们的认可。
基于这一战略,在发起“仁王武道会”之前,青登频繁走访京畿各地以寻找最合宜的防区。
在严格考察京畿的地形后,他最终决定将决战之地设在“鸟羽·伏见”!
鸟羽街道的南北走向的结构,简直就是抵挡“南军”的“天选防线”。
除非“南军”的将士们都长了翅膀,否则当他们向京畿进军时,就肯定会迎头撞上鸟羽街道!
不仅如此,鸟羽街道还占有绝佳的地利。
鸟羽街道的西侧是与它紧邻的鸭川。
也就是说,“南军”要想攻打鸟羽街道,还得设法摆脱鸭川的阻碍才行。
若欲渡过鸭川,就只能通过以“小枝桥”为主的那几座桥梁。
只要守住这几座桥梁,便可让“南军”进退不得。
如此,保证“南军”来多少就死多少!
至于伏见就更不用说了,涉关京畿存亡的生死要地,必须要布下重兵以严防死守才行。
就这样,青登于“鸟羽·伏见”布下两重防线。
第一层防线自然是鸟羽街道。
第二层防线则是伏见。
新选组分作两部,一部沿鸟羽街道布阵;另外一部则作为总预备队,在伏见设防。
负责统领“鸟羽防线”的人,正是土方岁三。
三日前,土方岁进驻“鸟羽防线”,于鸟羽街道以东的一座名为“城南宫”的神社设立本阵。
青登本人则坐镇伏见。
鸟羽、伏见的周边地形,青登早就看过成千上万遍了,说是“了然于胸”也不为过。
记住每棵树的位置……这可能有些夸张。
但记住每个山头、每片树林的确切位置,却是毫无疑问的!
哪怕闭上眼睛,上述的种种细节也能清晰地在其脑海中浮现。
可饶是如此,他还是有种静不下心来的感觉。
今日来“鸟羽防线”视察时,他按捺不住地登上秋之山的山头——“秋之山”乃位于鸟羽街道东侧的一座小山——一丝不苟地再观察一遍鸟羽周边的地形。
于是乎,便有了时下这一幕。
青登不声不响地四处张望。
土方岁三亦一言不发,默默相伴。
好一会儿后,青登倏地开口,轻轻地对土方岁三说道:
“……岁三,鸟羽就交给你了。”
土方岁三扯了扯嘴角,露出似笑非笑的表情:
“虽然我很想对你说‘有我在,万无一失’,但这种过于乐观的言论,我实在说不出口啊。”
青登苦笑一声,点点头:
“我明白,‘南军’绝非省油的灯,尤其是萨摩军和肥前军。我们只能尽人事以待天命了。”
内线作战、双重防线、以逸待劳……表面上看,新选组已然占尽优势,青登大可以自豪地说上一句“优势在我!”
光是一条鸟羽街道,就足以让“南军”欲仙欲死。
但是,暂且不论其他人,反正青登和土方岁三是不敢掉以轻心的。
虽然就名义而言,“南朝”的各个势力是平起平坐的,但实质上,它们依旧有着地位高低之分,实力最强的萨摩藩稳坐头把交椅。
换言之,西乡吉之助乃“南朝”事实上的首脑!
青登和土方岁三都跟西乡吉之助有过短暂的接触,知晓此人很擅用兵,城府极深。
明明只要向青登称臣,就能保住自身与萨摩藩的荣华富贵,却偏要跟青登撕破脸皮……既然西乡吉之助敢于做到这个地步,那他肯定是有取胜的把握!
他究竟会如何出招?
他将会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来突破“鸟羽·伏见”?
一想到这儿,青登和土方岁三就不由自主地沉下脸庞。
青登又看了几眼西方的群山后,徐徐转身,朝山下走去:
“岁三,我要回伏见了。假使有贼军的新情报,即刻向我汇报。”
土方岁三颔首:
“嗯,明白。”
……
……
伏见,伏见奉行所——
“快把我们的军旗挂起来!”
“一!二!三!用力!好,再来!一!二!三!”
“再加一把劲儿!旗杆就快立起来了!”
十数名队士稍显笨拙地将新选组的军旗——诚字旗——高挂在伏见奉行所的上空。
斗大的“诚”字随风摆动,时卷时舒。
青登将“伏见防线”的本阵兼整片战场的总本阵,设在伏见奉行所。
跟京都、大津不同,伏见沦为战场的可能性极高!
正如土方岁三方才所言,“鸟羽防线”绝非万无一失。
因此,不可忽略最坏的打算……
假使鸟羽街道失陷,伏见便是首当其冲!
届时,一场惨烈的巷战难以避免。
为免伤及无辜,青登勒令驱离伏见的非战斗人员。
在驱散伏见内外的无辜民众的同时,新选组的土木老哥们——普请处的手传们——开始发挥他们的本领。
注·普请处是新选组的专司于土木作业的部门,基层职位是“手传”。
他们在伏见町内的各个路口搭建掩体,为可能爆发的巷战做准备。
顺便一提,“鸟羽防线”的工事营建在更久之前就开始了。
青登前脚刚回到伏见奉行所,后脚就迎面撞上神情肃穆的山南敬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