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每个人眼中所看到的那样,这次宁卫民回京真的和过去大不一样了。
由于他手里有了足够充裕的金钱,因为他从日本收割回来数亿元的合法财富。
由于对比此时国内的经济状况,属于相当夸张,差不多可以为所欲为的程度。
他已经完全摆脱了过去那种,需要想尽办法抽调资金,用五个盖子去盖十个罐子的日子了。
现在他无论想做什么事儿,都有了充足的财力。
实际上,不止是他在内地的事业格局和未来规划都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甚至连他所拥有的财富和高配置的生活标准都很难有人比得上了。
比如代步工具方面。
国内第一台劳斯莱斯,第一台宾利轿车,第一台卡迪拉克,第一台法拉利,第一台悍马吉普……
这些他在日本提前给海外下单车辆,已经依次运到。
包括此前江念芸和沈存以他们的配额购买的奔驰、林肯和保时捷,以及张士慧替宁卫民当初买下来的十几辆挂着京a牌照的摩托,还有辆松本庆子在内地大陆拍摄电影使用的房车。
让芸园的汽车房变得就像一个豪车展览馆。
就问这气派放眼全国谁有?
以至于都没有多少有遮挡的地方放外客的车辆了,不得不在院里搭建篷房作为临时的汽车房。
而且任谁来到这里,不管是临时的访客,还是打算入住的宾客,反正只要是开车来的。
只要来人把车停到了停车场地,看到汽车房里的这几辆汽车。
根本都不用看到里面园子和戏楼,他们多半就会傲气尽消,转而肃然起敬,好好掂量掂量此处主人的来历和实力。
这就叫牌面。
尽管这些东西对于宁卫民顶多也就算是几个玩具而已。
但在这个年代,进口豪车对于国内的人属于根本够不着的奢侈品,普通人只要能看两眼就觉得很幸福了,没有什么能比这么多豪车更让人眼热的了
所以哪怕宁卫民的亲信和下属,都越来越把他视为真正的豪门大佬。
甚至因此,就连康术德都有点觉得过分了。
说没看出宁卫民居然还是个少爷秧子。
现在的他对汽车的喜好,居然比原先的马家少爷还夸张。
什么车不是坐啊?买辆桑塔纳不挺好?
可他呢?楞花两千万买这么多进口汽车,真是穷人乍富,烧包。
倒是江念芸对他护犊子,说年轻人喜欢汽车,这很正常啊。
美国的富裕家庭,都喜欢买豪车。
何况钱是宁卫民自己赚的,又不是花别人的钱,大家都跟着沾光,总比吃喝嫖赌强啊。
再说了,这对生意也有好处,现在有了这些汽车,别说接人送人更加方便了,让人面上有光,就连芸园的员工都感觉腰杆子硬了不少,这难道还落个不是不成?
得,要不说一物降一物呢。
这老太太一发话,康术德登时没了脾气,也只能偃旗息鼓,自己一人生闷气去了。
不过也不要紧,虽然二老对宁卫民态度上大相径庭。
一个偏爱,一个严厉,一个觉得他吃苦太多,一个怕他忘本,看似相互有些矛盾。
但宁卫民心里清楚,无论是谁都是为他好,何况他也有调和的办法。
这不,这一年除了是亚运会举办的年份,而且还是徽班进京二百周年。
宁卫民一看到报纸上写着,国家戏剧家协会、国家戏曲学会要为此举办相关纪念活动和振兴京剧观摩研讨大会的消息,他就受到了启发。
决定也要借这个由头,走文化局的门路,以官方名义把各地京剧团的名角儿都请到芸园来,用东院的戏楼,也办一个“梨园会”,好好演上一个月的大戏。
宁卫民是最了解两位老人的脾气性情和共同喜好的了,他知道两个老人对待京剧的态度是出奇的一致,一样的痴迷。
所以他不惜自己出钱来凑这个热闹,甘愿赔本赚吆喝,为两位老人组织一场大型文化纪念活动。
从表面上看,他这么干,好像有点傻。
但实际上对于已经不在乎钱的他而言,这件事却有着公私两便诸多的好处。
从大义上讲,他既是为振兴国粹做点贡献,让过着苦日子的京剧团宽松宽松,也是支持亚运,能用卖出去的门票收入为亚组委再凑点资金。
另一方面,他这更是投其所好,给自家的长辈找点乐子,让江念芸和康术德好好过一回戏瘾。
关键是这种事儿打着公益的幌子还没有副作用,哪怕大操大办也没关系。
不但能避免了炫富的嫌疑,反而还能提高芸园的名气,增加社会声誉。
何况他还有那么多的亲朋好友们呢。
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如果顺带把大家都请来一起聚聚,增加一下人情往来。
想来即便是老爷子再个色,看到这么多人都因此而受益,都因此而高兴,大概也只能从众,不好再吹胡子瞪眼睛的骂他忘本,怪他大手大脚胡花钱了。
果不其然,这件事办起来很是顺利。
要知道,如今京剧的行市已经不行了,不像头几年家电没普及的时候,还能卖得出票去。
现在铁杆的戏迷几乎都是通过电视机和收音机过戏瘾了,少有人肯再花钱买票看戏的。
而且年轻人听不懂也不喜欢,可以说,京剧已经逐步被边缘化,已经脱离了大众娱乐的实际需要,沦为了阳春白雪一样的喜好。
所以导致几乎所有的剧团和戏校日子都不好过,也就是风雷京剧团因为搭上了芸园,来演过几次堂会还算过的舒服点。
文化局本就在为经费不足难以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而发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