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disanzww.com
字:
关灯 护眼
第三中文网 > 旧日音乐家 > 第六卷总结及请假

第六卷总结及请假

那么古希腊悲剧为什么上头,我想总是可以浅显解释一二了:因为现实人生中,苦难太苦,消解不了,现实太残酷,回避不了,个体太渺小,突破不了,可人就是活在现实里啊,只能在虚构中找安慰啊,严肃文学和网络文学在这一点上倒是没有区别的。

于是悲剧的意义就是将它们一一对应起来,成为了一种“对苦难的消解之域、对残酷现实的避风之所、以及对个体的超越之物。”

太爽了,一种阴暗、罪恶(、且自嗨)的爽点。

这就是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所说的。

那么最后才到我对剧情的构思环节,相比于“内核”这种抽象概念,用“角色动机”来梳理会更清晰一点。

第五卷结尾时,范宁在发表获奖感言曾说:

“有三件东西,强烈地支配着我的艺术人格,构成了我在求索之路上执着而敬畏的动力的全部:头顶的星空,内心的道德准则,以及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恻隐与同情。”

第六卷的四条叙事线,分别为现代地球、中世纪、启蒙运动、原时空。除了原时空外,另外三条叙事线正是把范宁这条获奖感言的动机分裂为了三个部分,再各自对应上《第六交响曲》的不同乐章,以及各自结局的消极性宣示台词,“悲剧”卷的大纲框架就出来了:

中世纪——第一乐章——作为修道院圣乐抄写长的范宁——获奖感言中“内心的道德准则”动机——“我恪守道德于是道德吞噬我”结局台词;

现代地球——行板乐章——想登顶喜马偕尔邦的范宁——获奖感言中“头顶的星空”动机——“我追寻星空于是星空遗弃我”结局台词;

启蒙运动——谐谑曲乐章——想揭露慈善黑幕伸张正义的范宁——获奖感言中“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恻隐与同情”动机——“我守护苦难于是苦难讥讽我”结局台词;

原时空——第四乐章——进入“X坐标”想解决主线矛盾的范宁——“头顶的星空”+“内心的道德准则”+“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恻隐与同情”合一动机——悲剧的三重内核无法跨越——导向“夜幕落下”结局。

如此,形成类似于音乐作品中“四声部赋格”的结构,或者理解为“弦乐四重奏”或“四部和声”也行。

特征的动机会在声部之间模仿和变形,所以读者朋友也看出了一些端倪或隐喻,大量的物品、角色或事件会在不同的时空中近似地出现,台词与转场也是。

比如四幅不同形态的“秋千”、比如“少年的魔号”与“东方之笛”、比如第五卷中范宁和希兰逛的“范德沙夫收藏馆”和“没有琴弓的索尔红宝石”和“毒药索尔红宝石”、比如“修道院圣乐审查”与“特巡厅清洗名单”、比如“被胁迫任职的南希”与“特巡厅监视下的特纳艺术厅”、比如“高塔上生死不明的演奏人员”和“雪山上遇难的艺术家”.

更小一点的细节,还有同时出现在修复室与雪山遗体上的硝酸甘油、中世纪琼书房的面具与拍卖场的面具、启蒙运动时空南希的镯子与第三卷南国露娜的镯子、跳入火刑场裂缝的范宁与跳入冰川裂缝的若依、淹没修道院的湖水与第一卷默特劳恩湖旁的作曲小屋等等更明显的如“无主之锤”、“幻物”与“幻人”、“双盘吸虫”等等就不赘述了

四重历史是叙述主体,但实际上“午”的时空无限之多,比如范宁回到的现代时空其实和最初“穿越”前的蓝星是不一样的,雪崩醒来后又不一样了,由于可能性的分裂,很多时空存在似是而非的细微区别。

这点也在文中做了大量的细节暗示。

比如南国卷开篇范宁回到的蓝星,是打车去听音乐会的,但这里的范宁却莫名其妙有台二手车;前者范宁手腕寄存号牌是红色的,但这里却成了蓝色,号码也不一样;前者检票大厅是三位女性工作人员,这里却出现了男性.等等

好啦,想说的差不多都说了,这几天的后劲也基本缓过来了。

下一卷的剧情还是不事先剧透了,好奇事态怎么发展的可以先根据作品脑补一下hhh,这次的准备时间应该比第六卷还是要短一点的。

第七卷,卷名“夜之歌”,源自马勒同名的《e小调第七交响曲》。

回见。

本章完

!-- 翻页上aD开始 -->

推荐阅读: 荒古武神 招黑体质开局修行在废土 龙王令 大医无疆 我在修仙界万古长青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五仙门 影视世界从小舍得开始 灰烬领主 大唐腾飞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