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20吨。”
“这个数量太少了。我们的厂子年产能是200吨。”
“你不会是说你们只打算卖给我们这一个客户吧?”
“当然不是。”高凡道,“但你应当知道,日本、美国和联邦德国的几家电子化工企业组成了联盟,共同抵制我们的产品。电子展开展已经三天了,我们连一克光刻胶都没有卖出去。”
“这件事我的确知道。”崔景然道。
森谷等企业的确是组成了一个联盟,当然这是没有任何书面凭据的,只是企业间的口头协定而已。联盟中的这几家电子化工企业这几天向他们这些半导体厂商递了话,虽然没有明说,但大致的意思就是希望各家半导体厂商不要与中国人合作。
至于理由嘛,当然是很冠冕堂皇的,比如认为霜叶化工厂的背景是中国军方的研究机构,如果与霜化合作,将会变相地帮助中国的军事发展。
各家电子厂商的代表可没一个是傻瓜,大家都知道这些电子化工厂商的目的就是打压一个新出现的竞争对手,借以维持它们在电子化学品市场上的垄断地位。
鉴于霜叶化工厂的名气太弱,大家并不认为支持这样一家企业对自己有什么作用,于是也就卖了个顺水人情,答应不考虑中国人生产的光刻胶了。
在与高凡谈话之前,崔景然的想法也是如此。但现在,他的想法发生变化了。
他意识到,日本、美国、西德的电子化工厂商这样做,除了利润上的考虑之外,更深的用意就是为了让半导体厂商不得不依赖于自己,这是套在半导体厂商脖子上的绳索。
“我可以说服另外几家韩国半导体企业也采用贵国的光刻胶。”崔景然承诺道。
他对于自己的这个承诺还是有一些信心的。他与韩国其他几家半导体企业的负责人都有往来,对于各自的政治倾向都有所了解。他相信,那几家企业也能够看到自己面临的危机,是会和光辰半导体一样选择建立中国这样一个备用渠道的。
高凡问:“你估计,加上光辰半导体在内,韩国企业一年能够消化掉多少吨中国光刻胶?”
“80至100吨的样子。”崔景然道。
高凡松了口气。如果有这么大的需求量,霜叶化工厂的问题就解决了。中国国内也能够消化掉一些光刻胶,未来再想办法在其它市场上销售一些,凑出一年100多吨的需求还是有可能的。
霜化的设计产能是200吨,但并非一定要生产200吨。如果市场需求不足,一年就算生产100吨,按每吨15万美元计算,也有1500万美元的产值,换算成人民币就有4500万了。
事实上,目前的人民币币值是被严重高估的,国家规定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2.93元人民币,而在黑市上1美元甚至可以兑换到10元人民币。各地为了鼓励出口创汇,会在外汇结算之后给出口企业发放高额的补贴。
这样一算,霜叶化工厂无论如何都是不会亏本的。
“除了光刻胶之外,我们下一步还打算开发其他的半导体化学品,包括特种气体、掺杂剂、腐蚀剂、溶剂、洗涤材料等,我们希望与韩国企业在这些领域开展深入的合作。”高凡道。
“我认为这种合作是非常必要的。”
“那么,我是不是可以向崔总裁说一句合作愉快了?”
“是的,合作愉快!”
本章完
!-- 翻页上aD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