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别看现在蹦得欢
“听说了吗,县里出了政策,鼓励机关干部停薪留职到沧海化工去工作呢。”
“你是说沧海化肥厂?”
“什么沧海化肥厂,是老化肥厂的那个沧海化工,人家跟化肥厂早就不是一家了。”
“怎么就不是一家了,那个沧海化工的老板叫高凡,是化肥厂厂长高逸平的儿子,你说是不是一家?”
“你是老黄历了吧。高逸平已经调到省里去了,现在是化肥工业集团的总经理。化肥厂的厂长叫袁耀东,是原来化肥厂的生产副厂长提上来的。”
“这事我知道,听说这个袁耀东是高逸平的铁杆亲信。县里多少人想到化肥厂去当厂长,结果落到这个袁耀东的头上了。”
“屁,化肥厂现在是省属企业,咱们县里哪有资格安排谁去当厂长,那是省化肥公司说了算的。化肥公司不就是高逸平在当家呢,谁上谁下,还不是他一句话。”
“咦,咱们刚才不是在说停薪留职的事情吗?怎么歪楼了?”
“停薪留职有啥好聊的,放着机关不呆,去化肥厂的劳动服务公司干,图个啥啊。”
“图个啥,人家中层干部的工资是咱们机关里的两倍,年节还有福利,你想去人家还不一定要呢。”
“我才不去呢,听说这家公司已经和化肥厂脱钩了,现在就是纯粹的私营企业,万一政策一变,有句话怎说来着,别看现在蹦得欢,就怕日后拉清单。”
“我看你就是吃不着葡萄才说葡萄酸……”
这样的谈话,这些天充斥在沧塘县的各个角落。大家上班的时候在办公室里谈论,下班后在纳凉的街边谈论,更有夫妻俩在不可描述之地谈论的。
大多数人的内心都充满了纠结,既想去赚传说中两倍于现在的薪水,又舍不得好不容易熬出来的资历。
那一天,刘天诚最终还是接受了高凡的请求,或者说是威胁也可以。
沧塘县并没有什么高凡必须要获得的资源,他随时可以把公司迁到其他市县去,这个威胁对于沧塘县的领导来说,是非常致命的。
改革一天天向着放权的方向推进,刘天诚这个级别的干部已经能够看到未来的趋势,那就是基层的自主权还会进一步扩大,谁的治下有大企业,谁拥有更多的财政收入,谁就能够做出更大的政绩。
政绩是啥,那就是领导的命根子啊。
在这个改革年代,各级政府评价干部的标准都是五个字:无功便是过。
在这种情况下,谁敢把像沧海化工这样的大企业往外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