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西瓜上市的时节
1985年6月,正是西瓜刚刚上市的时节,茂林省化工系统的吃瓜群众们迎来了令人目不暇接的一串大瓜。
首先是省化工厅宣布撤销,同时成立省化工协会。化工厅里年富力强的干部各奔东西,有的进了省里的其他机关,有的去了下属企业,还有几位索性趁着这个机会直接下海做生意去了。
余下还有30多人,都是厅里平时躺平任踩的老油条,一无能力,二无远大志向,化工协会就是为他们量身定制的养老机构。
原化工厅下属的十几家企业也有了各自的归宿。一部分企业转归省经委直属,一部分则被划给下面的市县管辖。让人没有想到的是,省农药厂和省化工机械厂被划到了一年前才刚刚成立的省化肥工业公司名下,成为化肥公司的下属企业。
归属化肥公司管理的,还有沧海化肥厂以及另外四家正在进行铵改尿工程的氮肥厂。有心人粗略一算,发现化肥公司的资产规模已经破亿了。在茂林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里,资产破亿意味着公司的负责人已经有资格和省经委领导谈笑风生了。
高逸平被大家羡慕嫉妒恨地评为此次改制的最大赢家。
化工厅撤销引起的波澜尚未平息,另外一条消息又让吃瓜众们跌落了汤勺。
原沧海化肥厂劳动服务公司,也就是自称为沧化科贸的那家企业,宣布与沧海化肥厂脱钩。沧化科贸总经理高凡以200万元的价格购买了沧海化肥厂所拥有的沧化科贸的60%股权,从而使沧化科贸变成了一家完全没有国有股份的纯民营企业。其中八成以上的股份属于高凡个人。
沧化科贸每年有4000万美元的维生素产品出口,另外还有1000多万美元的化学清洗剂出口。从盈利能力来算,公司价值估计到一个亿以上也不为过。但在进行股权转让时,大家计算价值的依据只是沧海化肥厂此前对沧化科贸的投资。
所有人心里都很清楚,沧化科贸真正有价值的资产,都是由高凡创造的。维生素厂之所以能够建成,是高凡凭自己的魅力从美国哈奇集团获得了贷款。化学清洗剂之所以能够打入日本市场,也是因为高凡贡献了价值千金的核心配方。
如今,高凡要回购沧化科贸的股权,沧海化肥厂自然不能把高凡的价值计算在公司价值之内,否则就是高凡出钱购买自己无偿贡献出来的东西,这种事,于情于理都是说不过去的。
这个年代,并没有很严谨的企业估值方法,诸如土地价值、品牌价值、无形资产价值等概念对于各级政府部门来说都是非常陌生的。
省经委出于扶持一家民营企业样板的考虑,力推沧化科贸的脱钩,在股权转让方面自然也就是走走过场罢了。
脱钩后的沧化科贸公司改名为茂林省沧海化工集团公司,下属两个产业实体和一个化工实验基地。两个产业实体分别为沧海化学清洗公司和沧海生物化学公司,后者目前的主营业务只有维生素c和维生素e,美国哈奇投资集团拥有其10%的股权。
沧海化工集团公司仍被简称为沧化公司,高凡担任公司的董事长,古坤全担任了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