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扫地出门
“这件事,不要交给茂化去做。”
记录下与高凡谈话时获得的启发之后,郑立农放下铅笔,郑重其事地说道。
茂化,自然就是指茂林化肥公司了,也就是高逸平的地盘。
在此前,高凡曾经说过,他希望在茂林建立一家稀土精炼厂,让茂化投资并且成为最大股东。
高凡的想法,是认定稀土精炼厂能够有很大的盈利,属于一本万利的好项目。他把这个项目放到茂化名下,相当于为高逸平创造了政绩,这样高逸平就能够在茂化总经理的位置上坐得更稳当一些,不会在未来的体制改革中被别人抢走了位置。
但现在,郑立农却严肃地告诉高凡,不要让茂化去插手这件事情,这就让高凡有些不解了。
“为什么呢?”
不明白,就要问个明白。在郑立农面前,高凡用不着伪装。而且,郑立农当着他的面说出这件事,很明显是没有打算瞒着他的。
郑立农指了一下高凡,说道:“这件事,你自己去办就行了,就用你那个沧化科贸的牌子。”
“您是担心树大招风?”高凡猜测道。
“树大招风只是一个方面。”郑立农道,“你的计划,会牵扯到一些比较敏感的国际关系问题。这样的事情如果由一家国有企业来做,很容易授人以口实。万一对方把正常的贸易问题上升到外交层面,我们就会比较被动。”
高凡点了点头,表示认可郑立农的观点。
友邦惊诧这种事情,在这个年代里并不稀奇。不是说这一代人天生就软弱,实在是因为国家太穷,很多方面又技不如人,所以不得不看别人的脸色。
比如说,这个年代中国的化肥工业还不够发达。据记载,1982年至1987年的6年间,中国从国外进口的尿素总计达到2400万吨,平均每年400万吨,相当于100家改造后的沧海化肥厂的产能。
如果在这个时候中国与西方国家发生严重的矛盾,西方国家中断向中国的尿素供应,那么中国国内的农业生产就会受到严重影响。这是直接关系到10亿人能不能吃饱饭的大问题,谁能无动于衷?
后世的人们说起“卡脖子”,指的是高性能计算芯片、航空发动机、某些罕见病的特效药等。这些领域的卡脖子,其实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离得很远。因为卡脖子而导致科研、军工等方面受到的影响,要传导到日常生活中,需要很长的时间。
但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面临的卡脖子项目是钢材、尿素等基础生产资料。这些产品一旦被封锁,百姓立即就能感受到压力,最起码,物价上涨一两倍是毫无悬念的。
在这种情况下,“维护良好的国际环境”,就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官员们必须始终牢记的工作指针。
高凡刚才向郑立农说起稀土精炼的设想,话里话外是打算要和国外厂商刺刀见红的。这样的事情,如果由茂化这样的国企来做,就容易引起非议,这就是“树大招风”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