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这几乎是惯例了
另一头,高凡放下电话听筒,退回到沙发上坐下,向端坐在办公桌后面的郑立农笑了笑。
没错,刚才那会,高凡就是在郑立农的办公室给云中明打的电话。
他倒不是如此孟浪的人。以他的原意,是打算与郑立农会谈之后,再出门去找个邮电局给云中明打电话的。结果,郑立农知道了他的打算,便直接指指自己桌上的电话机,让高凡随便用。
用郑立农的话说,高凡帮枫林研究所做事,属于公事,使用化工部的电话无可厚非。再说,他也想了解一下这件事的原委,因为枫林研究所的很多业务与化工部也是有密切联系的。
“我怎么感觉,你对日本企业有很深的成见啊?”
在向高凡询问过枫林所那边的情况之后,郑立农评论道。
“这可不是我一个人的成见。”高凡笑呵呵地说。
郑立农好奇道:“哦,还有谁呢?”
高凡一摊手:“这是国际社会的共识啊。在欧美国家,大家普遍都把日本称为经济动物,我不过是和国际接轨罢了。”
郑立农哈哈地笑了起来。经济动物这个梗,郑立农也是知道的,只不过在国内很少有人会这样说,也就是高凡这个另类能够拿这个梗来嘲笑日本人。
“我听一位学者分析过,经济动物这个词,其实是属于中性的,既不算是褒义,也不算是贬义。日本人做事严谨,遵守契约,在经济合作中不受个人情感的干扰,所以才获得了经济动物这样的评价。我们要搞商品经济,还是要学习日本人的这种严谨态度。”
笑过之后,郑立农向高凡说道。
对于那位学者的观点,郑立农是有几分认同的,此时说出来,也是为了教育一下高凡。
高凡不屑地撇撇嘴,说道:“您说的这类学者,我也有所耳闻。他们的所谓学术观点,不外乎就是一条,外国的事情永远都是对的,外国的月亮永远都是圆的。有了这个前提,想编几条理由还不容易吗?”
“小高,你这是不是有点偏激了?我觉得他们的说法还是有一些道理的。”郑立农道。
高凡道:“郑部长,我给你举个例子吧。有位学者在机场遇到一群日本小学生,这些小学生穿着统一的制服,非常安静,规规矩矩地跟在老师身后,没有人乱跑,于是他很感慨,说日本的教育非常成功,培养了学生的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值得中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