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倒是有一个建议,不知道二位有没有兴趣听听。”藤木介说道。
“藤木先生请讲。”云中明道。
藤木介道:“既然贵所有意进军国际市场,那么最好还是一次性地建设一套较大的装置,至少应当达到年产200吨的规模,这样你们生产出来的产品才有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可是……”毕连生欲言又止。
在毕连生看来,藤木介这话,颇有些不食肉糜的意思。谁不知道建一套大型装置才能有竞争力,可是,年产200吨的产能,一套装置的投资会在4000万以上,万一产品销售不出去,这笔钱可就是砸在手上了。枫林所哪承受得了这么大的投资损失?
但是,这话他又没法对藤木介直说,因为实在是太堕自己的威风了。
藤木介微微一笑,说道:“毕先生的顾虑,我是完全理解的。我前面说过,森谷会社是非常重视中日友好的,我们也非常愿意帮助贵研究所。
“我准备向谷原总裁提出一个方案,如果贵所愿意建立一套年产200吨的装置,同时生产的i线光刻胶能够达到指定的品质,森谷会社可以帮助你们销售25%,也就是每年50吨。当然,我们是要提取一部分佣金的,标准就按照销售价格的10%计算好了。”
“什么,你们能帮我们销售50吨?”云中明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10%的佣金,不是一个小数目。如果每吨光刻胶的价格是50万元,50吨就是2500万,10%的佣金就相当于250万元人民币。
但换一个角度来看,200吨的装置,每公斤光刻胶的成本能够稳定地控制在300元以下,每吨就是30万元,相当于有20万的利润。50吨就有1000万的利润,拿出1/4付给森谷作为佣金,也并不为过。
佣金这种事情,云中明是懂的,也完全能够接受。他相信,藤木介提出这个方案,肯定不是为了赚枫林所的佣金,因为一年250万的佣金,对于森谷会社这样的庞然大物而言,是微不足道的。
既然不是为了赚钱,那就只有一个解释,即森谷会社真的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
莫非,自己此前对森谷有什么误会?
没等云中明想明白,却见藤木介摆了摆手,说道:“云先生,你误会了。我不是说50吨,而是说25%。”
“这有什么区别吗?”云中明一时没反应过来。
“当然有区别。”藤木介道,“我们只是想帮助中国朋友解决一些困难,但不想完全承包中国朋友的销售,因为这样并不利于你们学会国际市场的规则。
“所以,如果你们一年只生产100吨产品,那我们承诺的销售量就只能是25吨,另外的75吨,你们是必须自己去解决的。”
!-- 翻页上aD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