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1章 叶帅的布局
利用舅舅伊万诺维奇在内政部主管经济安全的便利,疏通物流环节的“梗阻”(打击地方保护主义和非法盘剥)。
并尝试通过彼得罗维奇家族在基辅的贸易渠道,为加工产品寻找更稳定、利润更高的出口市场(如中东、北非)。
选择几个条件成熟、合作意愿强的农场(包括之前成功合作的),由州政府提供部分补贴,引进军垦城成熟的滴灌/喷灌设备、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和小型农业无人机(用于植保和监测)。
肖迪的团队负责安装调试和培训。
这些“智慧农场”不仅作为技术展示窗口,更成为数据收集中心,为全州的精准农业推广提供本地化的实践经验和数据支撑。
几个月内,采用新种子的农田面积迅速扩大,农技服务的覆盖面和口碑直线上升。
首批签约入驻产业园区的几家加工企业开始平整土地,基建的轰鸣声带来了就业和希望。
“智慧农场”的节水增产效果显著,吸引了众多农场主参观学习。叶帅的“务实”、“懂行”、“说到做到”的形象,在农民和基层官员中进一步巩固。
开局顺利,但叶帅和肖迪都清楚,仅靠农业单点突破,无法支撑一个州的全面振兴,更无法应对复杂的地缘政治和国内博弈。
在州政府内部会议上,叶帅首次系统性地提出了赫尔松州未来五年的核心发展方略——
“黑土新粮仓,第聂伯河明珠”。其核心内涵为:
1.基石:科技驱动的现代农业高地。
持续强化育种研发,推出更多适应性强、附加值高的作物品种(如高油酸向日葵、特色蔬菜)。
大力推广精准农业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抗风险能力。
完善从种子到餐桌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打造区域性的食品加工中心。
不仅做乌克兰粮仓,更要成为欧洲重要的优质农产品和食品供应基地,拥有定价话语权。
利用第聂伯河黄金水道和赫尔松港(黑海沿岸),升级港口设施,争取国家层面支持,提升内河航运能力,打通农产品和加工品出口的“任督二脉”。
改善州内公路网,尤其是连接农业主产区与加工园区、港口的道路。推动关键铁路支线的电气化改造。
依托赫尔松州良好的光照和风力条件,在肖迪团队的技术评估支持下,规划建设大型太阳能电站和风电场。
逐步提高州内清洁能源比例,降低工业和农业的能源成本,并探索“绿电”出口可能性。
提升赫尔松州立大学农学院的地位和投入,将其打造为农业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聘请国内外(包括军垦大学)顶尖学者担任客座教授。
联合企业,建立职业培训中心,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和新兴加工业的技术工人。
改善州府赫尔松市及重点城镇的基础教育、医疗条件,营造宜居环境,吸引并留住年轻人才。
肖迪开始筹划在州府建立一座小型科技馆和青少年农业创新实验室。
与舅舅伊万诺维奇保持紧密沟通,确保州内治安稳定,严厉打击针对农业项目、外资企业的敲诈勒索和破坏活动。内政部的资源成为叶帅推行改革的重要保障。
推动州政府机构改革,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推行电子政务,提高服务效率。
设立“州长热线”和网络平台,直接听取企业和民众诉求,对不作为、乱作为的官员零容忍。
谨慎处理与基辅中央政府的关系。在农业、地方经济等事务上争取更大自主权,同时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和资金支持。
利用外祖父列昂尼德在基辅的影响力,在关键议题(如港口建设资金、能源项目审批)上寻求突破。
方向既定,叶帅深知单靠赫尔松一州之力难以实现宏大目标。他开始巧妙地借助各方力量。
外祖父列昂尼德如同定海神针,在基辅为他化解了不少来自高层的阻力,并引荐了关键人物。
伊万诺维奇舅舅则提供着强力部门的“硬保障”和内部信息。
叶帅没有大张旗鼓地宣扬与华夏的联系,但在技术引进、人才交流,以及潜在的农产品市场开拓上,这条无形的纽带发挥着重要作用。
他授权肖迪,以农业科技交流的名义,与军垦大学建立更紧密的合作。
叶帅积极拜访驻基辅的各国使领馆商务官员,特别是农业和食品需求大国推介赫尔松的优质农产品和投资环境。
他展现出的专业、务实和高效,赢得了不少好感。
对于地方上那些并非冥顽不灵的旧势力,叶帅采取分化瓦解、利益捆绑的策略。
他承诺在加工厂招工、物流运输等方面优先考虑本地企业,只要他们遵守规则,支持州里的发展规划。
基辅某些传统政治势力对他这个“火箭上升”的年轻州长充满嫉妒和警惕,担心彼得罗维奇家族势力过度膨胀,暗中设置障碍。
国际农业巨头不甘心失去乌克兰市场,开始游说本国政府施加压力,并资助乌克兰国内的“专家”质疑本土种子的安全性和效益。
州内仍有部分依赖旧有模式获利的农业寡头蠢蠢欲动,试图在物流、信贷等环节卡脖子。
如何平衡快速发展与环境保护(尤其是第聂伯河生态)的议题也开始浮现。
清晨,叶帅会与肖迪在州长官邸的小花园里共进早餐,简短交流各自的工作重点和遇到的难题。
随后,他听取幕僚的晨间简报,处理紧急文件。
上午,可能是视察港口扩建工地,现场解决施工方与当地社区的纠纷;或是参加一个新建面粉厂的投产仪式,与工人握手交谈。
下午,可能在州议会为一项新的农业补贴法案进行答辩,舌战质疑者;或是接待邻州州长,商讨区域农业合作。
又或是通过加密线路,与基辅的舅舅伊万诺维奇沟通某个关键人事任命或安全动态。
傍晚,他常常出现在某个“智慧农场”的田间,和农场主、肖迪团队的农技员一起查看作物长势,听取一线反馈。